close

 其實古早以前已經寫過相關文,但因為這是新的部落格,不太習慣認真作自我介紹,所以嘗試描述我的信念。而且我的思想也會優化,能更好地解釋自己的想法。

 不過,就是非常複雜,相信即使你是一個哲學系的人也不一定明白我所說的話,希望在你不明白的時候不要一開始就認定是我的說法是「錯」。而不理解也不用傷心,因為我在用自己的文字說明,真要了解的時候,可以試著用大家的語言再解釋。

 學習倫理學的時候,學過一些東西叫 first-order and second-order principle, 故且簡單說明,第一層次的東西是原則性的,第二層次的東西是應用性的。為甚麼要分別?讓我舉例。

 如果我說「我說的所有話是謊言。」,如果我說的所有都是假話,但至少「我說的所有話是謊言」是真的,那麼至少說了一句真話,這句話不能被成立。但如果這是原則,則這句話是概括我的行事方式而非行事方式的一部份,所以可以為真。

 所以,必須跟大家說明當我相信相對主義這是一個原則,不然,你們可以批評既然相信相對主義,亦能同時相信其他的主義。但是實際上我的信念非常複雜,我認為世上有多元角度,因此所有事情利弊兼行,沒有絕對的對,也沒有絕對的錯。不過,相對主義是我的想法。

 我要活著,需要擁有立場,沒有立場,可能因為體諒所有人而得罪所有人,而且我無法解決任何問題,因為就是覺得沒問題,那麼還有甚麼話可以說?為甚麼還要活著?

 既然還會抉擇,還有對錯觀,那麼我並非絕對的相對主義者,或許我的思考方式是一個相對主義者,但甚麼原則決定我的行動、答覆?

 平衡論。

 其實這不過是儒家的「義以為則」,做合宜的事情。

 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原則,因為我沒有依從「義以為則」也不會覺得自己已經不是我,但只說是應用的行事方法又不對,因為這是我行事之依據,既為依據,也是原則?

 我的世界裡並沒有對與錯,但有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的想法。

 所以我的世界裡沒有對與錯,但是有最好、最壞。

 例: 在公眾場合,如果我作為一個人的助手,即使我很生老闆對手的氣(其實我應該不會真的生氣,只是「應該」要生氣),我也不會因為相信打不打他一巴掌也沒所謂而打他。

 而我怎麼評斷甚麼合宜與不合宜,這不是很主觀的事嗎?

 一些儒者教你用「心」,良知過得去即可。

  我認為是「心」與社會經驗之聯合應用,而很可能曾做過很多不合時宜的事,但不要緊,因為我只是沒有做到最好,但沒有錯。

  大家一定認為我很取巧,相信所有對自己有利的東西。

  是的。如果其他人可以利用我這套信念來取巧,辯護。能利用就拿去吧﹗

  但我自問盡心盡力去理解不同角度,找出最合宜的方式,我的用心,天地可證! 

  最大了才發現合宜與大眾的是非觀可以不一致,我處理事情的手法可以很違反常識、道德觀,但效果很好,能使最多人得益。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相對 平衡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ngyu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