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子曰:

  凡用兵之法,將受命於君,合軍聚合。泛地無舍,衢地合交,絕地無留,圍地則謀,死地則戰,途有所不由,軍有所不擊,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爭,君命有所不受。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,知用兵矣;將不通九變之利,雖知地形,不能得地之利矣;治兵不知九變之術,雖知五利,不能得人之用矣。

  是故智者之慮,必雜於利害,雜於利而務可信也,雜於害而患可解也。是故屈諸侯者以害,役諸侯者以業,趨諸侯者以利。故用兵之法,無恃其不來,恃吾有以待之;無恃其不攻,恃吾有所不可攻也。

  故將有五危,必死可殺,必生可虜,忿速可侮,廉潔可辱,愛民可煩。凡此五者,將之過也,用兵之災也。覆軍殺將,必以五危,不可不察也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  孫子說:大凡統兵作戰的法則是,將帥接受國君的命令,徵召人民眾,組織隊伍,要知道在已經毀壞、難以通行的地方不要紮營住宿,與諸侯毗鄰的四通八達之地要結交鄰國以求多助﹔在遠離本國、與之隔絕的地區不可多作停留﹔在進退不便、易被包圍的地區要巧施計謀﹔在進退無路的地方則要拚死一戰。有的道路不要走,有的城邑不要攻打,有的地域不要爭奪,國君的命令有的不能接受。所以將帥不能通曉對各種機變的方法,即使了解地形,也不得地利。統率軍隊不精通種種機變的應對措施,即使懂得"途有所不由"等五事之利,也不能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。

   所以聰明的將帥思考問題時,必然兼顧利與害二方面。兼顧了有利的方面,作戰任務能夠順利而成﹔兼顧了不利一面,則可以消禍於無形。所以用危害的手段是諸侯屈服﹔讓諸侯感到危險的舉動來驅使諸侯﹔用利益使諸侯歸附。所以,用兵打仗的規則,不要寄希望於敵軍不會來,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﹔不要寄希望於敵軍不會攻擊,要依靠自己具備敵人不敢進攻的實力。

   將領有五種可能致命的危險︰只知死拚就可能被殺害,只知求生可能被俘虜,暴躁易怒就可能因受輕侮而中計﹔潔身自愛可能因被污辱而中計,愛護民眾則可能使軍隊陷入被煩擾之境。這五種危險,是將帥的過錯,更是用兵打仗的災難。軍隊覆沒,將帥被殺,必然導因於五種危險,不可不察也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 記得在民革時期,有些村子若有共產黨的模式種田村民會不得溫飽,所以村子的領導人冒死改變種田的形式,最後竟然成了一條富村並得到中央獎賞(我也忘了是那條村,但我想不出這樣現實的故事)。君命有所不從,要知變通,顯見於這個例子。但如果上級是一個無良的人,一定會告發你,如何都要冒死一搏,是愚蠢。知道地形、知道規則,不知變通,仍然危險。「用兵」仍然是無真正的規則可依,只有心法、經驗,沒有絕對的規則。

  熟悉敵人與己方的勢力,我想如果大家勢力相當、智力相當,知利害成了成敗關鍵。有些人很聰明、很會觀察,然而如果只著重眼前而看不到往後,將惹大禍。 其中,情緒不穩、道德衛士之流最容易害死自己及自己人。

  其實我喜歡跟別人合作,但每每遇到情緒不穩、好於高談闊論的偉大人物(雖然我也是這樣的人,但我是為了避禍)就頭痛得要命,這些人很容易做錯決定。試想想躭於名聲、逸樂之流面皮跟紙一樣薄,這樣不能做,那樣不能做,作繭自縛能成甚麼事?情緒不穩的更糟,真不知會幹出甚麼天翻地覆的事情…

  有時候,窮勝過破產、負資產,有時只要一個機會就可以奪取一切,但如果不守,與衝動之徒合作,夜夜垂淚也不是辦法。做人總要知利害,有些人、有些事表面上碰得,實際上碰不得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《孫子兵法》 變通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ngyu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