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子曰:
夫用兵之法,全國為上,破國次之;全軍為上,破軍次之;全旅為上,破旅次之;全卒為上,破卒次之;全伍為上,破伍次之。
是故百戰百勝,非善之善也;不戰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故上兵伐謀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攻城之法,為不得已。修櫓□?□?,具器械,三月而後成;距堙,又三月而後已。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,殺士卒三分之一,而城不拔者,此攻之災也。故善用兵者,屈人之兵而非戰也,拔人之城而非攻也,毀人之國而非久也,必以全爭於天下,故兵不頓而利可全,此謀攻之法也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用兵的基本法則是,保存敵人的城邑,使之完全降服是上策,攻破敵人的城邑就要低一等;保存敵軍使之降服是上策,擊破就低人一等....(總之以保護所有東西完好無缺為皆)。
百戰百勝並非言明中的最高明,沒有交戰就讓敵人屈服,才是高明中的最高明。用兵打仗的上策是利用計謀讓敵人屈服,其次是利用外交手段使之屈服,再次是打敗敵人的軍隊,最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邑。不得已才攻城,攻城要準備很多大型用具,而且又要建土山,最後士兵傷亡慘重,面城邑可能不能攻克,這些都是攻城的災難。使敵人屈服不是靠打杖,毀滅敵國不是靠持久戰,而是以完全來爭取天下,所以軍隊不疲而又能爭取全面勝利,這就是謀攻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行軍篇提及準備的物資及速勝而這一章則提及謀攻而非硬拚。
取得勝利有時候要損人損己的事,好像二戰時英國雖為勝利國,但二次大戰在其本土對陣,使其實力大打折扣要退出很多殖民地,也把世界超級強國之位拱手相讓,這樣並非真正的勝利。對! 他們可以像第一次大戰後苛求德國,但一個國家受創,如果當初不是制裁得如此重,希特拉是否真有可能掘起?
不說別的看敍利亞打內戰,自身飽受蹂躪,稅務從何以來,不給百姓安穩,如何能真正得天下?所以保護一個地方的完全才能是真正的勝利。
而且投入愈少的人力物力打勝仗當然最好,外交還是要給予好處,但謀攻可以讓其知難以退。
有很多人是不懂得的,大家只喜歡勝利勝利,可你併購了一間好公司卻非要把所有人炒掉不可又不得人心,讓員工終日惶惶,到時候沒有人為你賣命,併購了也無甚大用。正如為甚麼英國為對其殖民地的人民採取軟性措施亦同理,讓你們認為他們很好,為他們工作,才能賺更多錢。
人愈大,愈感到實務之重要,很多人只要勝利就可以,但實際上沒有半點好處的勝利有甚麼好?